请输入关键字
“历博讲坛”邀陈建立解读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技术体系
时间:2024-07-23

7月21日上午,由我馆主办的大型公益学术讲座“传承与创新: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技术体系的形成”在线上成功举办。该讲座是“历博讲坛”的第111期,也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青铜文明与早期中国”系列讲座的第一讲。讲座特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陈建立教授主讲,我馆副馆长庞雅妮主持,10.83万名线上听众通过陕西历史博物馆微信视频号、微博、B站、抖音,文物陕西微博、陕西日报群众新闻、知网学术大讲堂等多家媒体平台收看直播。

陈建立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青铜器制作工艺以及青铜冶铸技术研究史,从衡量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准这一视角,强调了青铜冶铸技术在早期文明发展与国家起源上的关键意义。接着,分别对西北地区、中原地区、辽西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古代矿冶遗址调查与发掘研究的新收获逐一进行了解读,详细分析了不同地区的青铜产业格局。他认为,只有中原地区产生了和礼制高度结合的发达的青铜业,创造了一系列以陶范铸造为基本手段的青铜铸造技术,形成了管理严格、等级分明的青铜产业网络。然后,全方位论述了中国古代铸铜陶范制作技术的发展,着重分析了夏商周三代中心都邑的铸铜遗址和生产遗存,以及通过显微组织结构研究得出的铸铜陶范物理特性。他指出,中原礼制礼器的需求和模范制作分别是陶范铸造技术创新的社会背景和技术背景。随后,梳理了冶金技术的本土化过程以及青铜手工业反映的国家治理,认为夏商周三代的中原地区具有一个长期稳定的金属资源流通网络,与周边地区保持密切的互动,体现着国家治理的力量。最后,以青铜技术交流,黄金、银制品及工艺交流的例证,强调了中国古代金属冶铸技术体系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尤其是中国古代金属物料流通显示出的手工业生产的中心性和产品输出的广域性,对于认识当代文明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线上互动环节,陈建立教授回答了听众有关中国青铜文明与西方冶金技术的交流、中国古代铜矿种类、三星堆青铜器铸造以及失蜡法铸造技术等问题。作为配套我馆“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展览的系列讲座,“青铜文明与早期中国”第一讲,不仅预热了展览,还增进了公众对冶金技术推动中国早期文明发展和古代社会进步的认识与了解。(投稿部门:科研工作部;撰稿人:胡中亚;审核人:杨效俊)